报考指南

位置: 首页 > 报考指南 > 正文

降低填报风险 避免高分落榜

2010-05-07 00:00撰稿人:核稿:

随着高考的日益临近,填报志愿已成为高三学生、家长最关心的话题。能否科学、合理地选报好高考志愿,关系到考生能否顺利地被录取到理想的院校和专业。

从本期起,本刊隆重推出“高考志愿填报指南”,将陆续邀请各省市招办人员、高校招办主任为考生和家长详细解读志愿填报中的规则、技巧和注意事项,敬请关注。

每年高考,总是有人欢喜有人忧。“喜者”经过“十年寒窗”,终于金榜提名,考上了理想的大学;“忧者”名落孙山,伤心悲痛。在高考落榜者中,既有因高考成绩不理想,未能达到录取线的考生,也有因志愿填报不当而无缘进入高校殿堂的考生。如何降低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避免“高分落榜”?这是广大考生和家长应该认真思考的一个问题。

减少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避免“高分落榜”,关键是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做到知己知彼。首先,广大考生和家长必须认真分析所具备的实力,对自己作出一个比较合理、正确的定位。其次,必须充分了解当年公布的有关招生信息,其中包括报考院校的概况、师资力量、专业设置、招生政策、招生计划以及该院校近几年的录取分数线和当年的招生章程等。在充分掌握相关信息的基础上,根据自身实力,科学分析,作出合理、慎重的选择。

选择院校:不同层次兼顾

报考自己心仪的大学,是每一位考生梦寐以求的愿望。目前我国现有各类大专院校上千所,从性质上分有公办和民办;从学校的隶属关系上分有部属、省属、市属;既有本科院校,又有高等职业技术学院。翻开每年各省招办公布的招生计划表,各类招生院校尽收眼底,洋洋洒洒几十页,甚至上百页,看得人眼花缭乱。考生和家长冥思苦想,还是不得要领,难以取舍,怎么办?

首先,在选择院校时,要把同批次录取的院校分为若干个层次,在每一个层次中确定一所院校,再将选择的同一批次不同层次的院校排列起来,这样就形成了该批次中的院校志愿。在选择时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可采用两种方法:

一是可采用从高到低的思维法。一般被国家列入“985工程”的院校和大城市、热门行业的院校是考生报考最多的,如果考生选择了其中的一所院校作为第一志愿,那么在选择第二、三志愿时应避免重复,一般来讲,不能选择与第一志愿同一档次的院校,而要选择与第一志愿有一定分差的院校,且这些院校也有可能录取到第二、三志愿的考生,那么即使考生在所填报的第一志愿未能录取的情况下,依然有被第二、三志愿录取的机会。

其次,可采取跳跃思维法。如果考生的高考成绩在竞争高一层次院校时有一定的风险,为保险起见可将后续的第二或第三志愿直接填报为第一志愿,这样就会在很大程度上提高录取的几率。

每个省份都有各自不同的特点,考生还要根据各省的实际情况,充分考虑近几年内本地区考生报考的基本流向,将这些招生院校归类组合,慎重选择。以江苏省为例:一般来说北大、清华、复旦、上交大、南大、浙大的录取分数线较高,而南开、武大、厦大以及本省东大、南理工、南航等院校其次,在这种情况下,一般只选择其中的一所院校作为第一批次的第一志愿,而第二志愿及以后志愿则要选择报考人数不多、分数线较低、报考不集中的院校。如果考生只选择名牌大学,院校志愿没有梯度,就很容易造成一旦一志愿落榜,即在本批次中全部落榜的后果。这是万万不可取的。

考生应根据自己的实力,选择主攻批次和副攻批次。同时,考生要考虑到每年高校招生数量变化以及一些不确定因素带来的影响,最大限度地扩大自己的选择范围。不要轻易放弃任何一个批次的任何一个院校志愿,也不要随意填报任何一个批次的任何一个院校志愿。针对各批次的特点,还应该选择一所院校作为保底志愿。

考生和家长在基本确定院校志愿后,应该通过电话、网络、参加院校开放日等途径全面了解院校的各种信息,包括院校概况、师资力量、科研水平、办学条件、重点学科、硕士点、博士点、图书馆藏书量、历年的录取分数线,以及院校的校风、教风、学风、就业状况等,仔细阅读该院校的招生计划、招生章程,了解该院校的录取政策、收费标准和奖助学措施。再根据这些信息和自己的志愿,对院校志愿做出适当的调整。

选择专业:“热门”“冷门”兼顾

选择专业是填报志愿的第二个重要环节。在选择专业时,首先应结合自己的特点、专业爱好、学习兴趣以及自身条件、性格特点等因素。其次,还应做到“热门专业”和“冷门专业”两者兼顾,在专业志愿中形成一个合理的梯度,增加录取机会。不要一味地追求所谓的“热门”。事实上,所谓的“热门”和“冷门”是相对的、变化的。

生物工程、通信、建筑、电子技术、计算机科学、商学、法学、新闻、英语等专业一直是考生报考的热门专业。但近年来,随着社会需求的变化和人们认识的改变,部分基础学科,如数学、物理、化学、中文等越来越受到考生的青睐,第一专业志愿填报率逐年增加。况且一个院校中某一专业水平的高低,是由该校的师资力量、该专业在各学科中所处的地位、对社会所作出的贡献等诸多因素决定的,不同院校中相同专业的水平会相差很大,不能单从报考人数、报考冷热度来划分。

另外,如果在专业志愿中“热门”与“冷门”兼顾,当不能被“热门”专业录取时,就有可能通过“冷门”专业或服从专业调剂的途径增加进入理想院校的机会。近年来,复旦大学、南京大学等院校充分体现“以人为本、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思想,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特长,尊重学生的志趣和爱好,进一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主动性,相继出台了入学后可以在一定时期内调整专业的政策。因此,学生进校后,只要努力学习,还是有机会进入自己心仪的专业就读的。

近年来,个别高分考生为了进入所谓的“热门”专业,不惜放弃已经录取的院校,复读重考。这种现象,对社会而言,造成教育资源的严重浪费,增加了本地区的升学压力。对本人而言,不仅耽误了一年的学业,而且其结果未必能如愿以偿。2002年江西省某考生,以651分报考某著名大学,被录取在材料物理专业。因对所录取的专业不满意,坚持复读重考,并于2003年重新参加高考,结果并没能考入一流的著名大学。所以,考生切不可一厢情愿地追求“热门”专业。最“好”、最“热门”的专业未必最适合你,只有适合你的专业才是最好的。

重视体检:依据体检要求选专业

从恢复高校招生到现在,高校招生体检标准几经修改。2003年教育部、卫生部、中国残联又再次对体检要求进行了修改,将《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标准》改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其中只保留了对心脏病、传染性疾病的入学限制,就眼科疾病对专业学习带来的影响提出了建议,“不宜就读”第一次出现在招生体检要求内。新的指导意见在政策上更加宽泛,凡生活上能够自理的考生都能报考大学。各院校根据新公布的招生体检工作意见,均制定了适合自己院校专业特点的具体要求。考生应该认真阅读这些文件,针对自己的体检结论填报符合条件的专业。

如果只考虑自己的兴趣爱好,单方面地认为不宜就读并非不能录取,不避开不予录取和不宜就读的专业报考。这样即使院校在录取时不会明确表示不录取,但也会在同等条件下,因择优录取身体条件好的考生而淘汰不宜就读的考生。特别是个别有眼科疾病的考生一味强调自己的兴趣爱好,认为不宜就读并非是不能录取,存有侥幸心理。其实这是不可取的。试想如果一位色弱或色盲考生,报考了生物工程类、化学类、医学类的专业;一位不能准确识别红、黄、绿、蓝、紫等各种颜色的考生,报考了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一位单眼矫正到4.8镜片度数大于800度的考生,报考了生物工程、电子、化工、测绘等专业,那么结果是可想而知的。上述案例在每年的录取工作中都时有发生。

因此考生在填报志愿的过程中,一定要认真阅读《普通高等学校招生体检工作指导意见》,根据自己的体检结论,避开不予录取和不宜就读专业报考。否则,一旦出现错误就等于浪费一个志愿,严重的可能造成落榜。

填报高考志愿的风险总是客观存在的。风险的大小取决于考生的实力和定位能力。实力强,定位准确的考生所承担的风险就较小,反之风险则大。只要考生加强风险意识,遵循填报志愿的规律,借鉴成功经验,提高自己的判断能力,科学、合理地填报高考志愿,就一定能把风险降到最低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