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招生就业处在学院党政的正确领导下,在各系和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下,深入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落实年初学院党政工作要点提出的招生就业工作目标任务,使我院招生就业工作实现了更快地发展。现将本年度工作总结如下。
一、招生工作
2010年是我院办学以来招生工作成绩最好的一年。招办认真执行上级部门和学院关于招生工作的指示和要求,坚持“公正、透明、公开”、“德智体全面考核,择优录取”的招生原则,从学院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高度出发,力求“认识到位、组织到位、措施到位、落实到位”,努力提高工作效率,增强服务意识,创造性的开展工作,较圆满地完成了今年我院各项招生工作任务。
(一)基本情况
1、录取工作
2010年我院招生录取工作继续深入实施“阳光工程”,狠抓网络安全和服务质量,遵循公平公正原则,切实维护招生工作的正常秩序。在工作任务重、招生时间长、生源已经减少,省内首次实行平行志愿致使考生填报志愿容易发生偏差的情况下,我院今年的报考情况依然保持了良好态势。原计划在全国17个省(市)、自治区招生2030名,实际录取人数为2743名,比计划超额713名。其中,陕西省内计划招生1441名,实际录取2165名。外省计划招生539名,实际录取578名。
2、报到情况
我院今年的生源总体质量良好,总报到率为90.6%,其中,陕西报到率为93.7%,外省报到率为79.2%。报到情况较好的省份有新疆、甘肃、四川、河南、山西,均达到了85%以上的报到率。其中,西北省份的报到情况高于南方省份;农村户口的考生报到率高于城镇户口的考生;往届考生报到率高于应届考生。从今年的招生情况看,我院的生源规模较为稳定,生源渠道较为稳定,专业结构逐年优化。在所开设的专业里,理科专业招生情况好于文科专业,生源情况较好的专业有土木工程、建筑学、会计学、护理学。
(二)主要工作措施
1、科学编制招生计划,做好招生计划的申报工作
招办根据上级和学院有关精神,从学院办学实际(专业设置、办学规模、师资力量、学生培养能力和毕业生就业等方面)出发,本着“以就业为导向,强化急需专业和紧缺人才专业”的目标,统筹安排,综合平衡,积极调整专业设置,将初步拟定按省市分专业招生计划送教务处和各院长审阅,多次修订,最后确定符合我院实际的招生计划。在上报招生计划前,招办重新核对专业名称,严格按照教育部颁布的《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指导性专业目录(试行)》和《普通高等学校高职高专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规范专业名称,确保了上报工作的零失误。
2、全方位整合招生资源,精心编辑制作宣传资料
招办认真总结以往招生宣传工作的经验,以广大考生及家长所关注的热点问题为突破口,重点突出学院办学特色、专业优势、师资力量、就业与升学情况四大板块,并以此为突破口,重新确定宣传重点和亮点,有力地保证了招生宣传的实效性。
首先,招办根据学院“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才”目标,及时总结经验,在简介中增加了展示学院办学成绩和办学特色的相关内容,努力提升学院简介的对外宣传影响力。同时,在马勇院长的直接指导下,招办对各系修订的专业介绍内容进行再凝练,力求突出各专业的特色,力争全面反映我院的办学特色和取得的成就。
其次,精心编辑2010年学院考取研究生宣传展板。为凸显我院的教学水平、鼓励更多的考生踊跃报考我院,招办积极联系各系,认真整理考研学生信息,编辑了80多名考取研究生学生的图文资料,制作成展板,放置在校内醒目位置和学院正门外进行重点宣传。此举不仅鼓舞了在校学生的考研信心,而且吸引了广大家长和社会人事的眼球。
第三,制作橱窗大幅彩页,突出展示学院骨干教师风采。招办认真整理编制了2010年延安大学外派教师及学院专职骨干资料,包括教师的教龄、教学研究方向、研究成果等信息,并制作成展板在学院一号楼教学楼两侧橱窗展示,对我院的师资力量着重宣传,充分肯定了我院的办学软条件,成为对外宣传一个独特的窗口。
第四,完成了大量而细致的学院风貌照片拍摄工作。招办原有的照片均为三、四年前拍摄,这几年来,随着学院办学规模的逐步扩大和办学质量的稳步提升,学院软硬件建设取得长足发展。根据马院长指示,招办特意邀请延安大学校报编辑部主任袁广斌老师来学院进行专题拍摄。在各系各部门的配合下,利用四天时间精心拍摄了一组学院宣传照片,全方位、多角度地向外界展示我院软硬件办学条件。该组照片也成为学院各系各部门网络建设的必要素材之一。
第五,综合比对,重新选定高品质的印刷机构。为提高招生宣传资料的效果和品质,通过多种途径收集其他学校的优秀宣传资料,综合比对重新选定高品质的印刷机构,确定宣传资料的最终版面,由选定印刷机构负责认真制作《2010年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招生简章》2500份,宣传小折页30000份,宣传手袋3000个。
3、开拓创新,全方位多层次实施招生宣传工作
一是做好高考前的宣传。5月中、下旬,招办抽调各系各部门经验丰富、责任心强的教职工成立8个招生工作小组,赴省内各地市县进行了为期两周的宣传。本次宣传工作共发放招生简章及相关资料10000余份,走访上百所中学,同时收集到大量的中学联系方式,并与之建立了良好的沟通渠道。就信息反馈来看,这种做法成效明显。
二是进行高考期间重点宣传。6月5日-7日,招办印制2000份考研同学的宣传页,派宣传小组深入铜川、渭南、宝鸡、咸阳、汉中、安康、商洛七市区各考点现场分发宣传页,引起了广大考生和家长高度赞誉。从他们的反馈的信息来看,这种宣传方式取得立竿见影的效果,是考生和家长最信服最具说服力的宣传资料。
三是开展现场咨询会的宣传。7月1日至3日,我处组织人员参加了由省教育厅主办的西安市革命公园现场高考咨询会。在三天的咨询活动中,招办工作人员共发出6000余份招生简章和精美手提袋等宣传资料,接待了近3000名考生及家长的咨询。咨询的内容包括学院历年录取分数、师资情况、教学管理、就业情况、学生管理、奖助学金、社团活动、学位发放及公寓管理等各个方面。通过三天的咨询宣传,收集了大量的考生信息,掌握了详细的分数分布情况,为会后前来学院咨询的考生及家长提供了更详实的材料依据,同时也为更好地开展招生工作奠定了基础。
四是提升网络、报刊杂志与专题报道的宣传层次。在网络宣传方面,如在教育部“阳光高考平台”权威网站上投放学院宣传广告和专题报道,在陕西招生考试信息网的重要位置上对我院进行了图标链接。在报刊宣传方面,如省内在《陕西日报》、《陕西招生考试报》,省外如四川省的《招生考试报》、湖南的《教育测量与评价》、内蒙古的《教育招生考试》等权威报刊上宣传。在专题报道宣传方面,《西安晚报》记者对学院做了一次全面专访,对学院办学情况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并对马勇院长做了访谈。通过以上多种较高层次媒体的宣传,极大地增加了学院的关注度和访问量,提高了我院在社会上的影响力和知名度。
4、认真做好招生咨询工作
一是美化宣传环境,规范宣传制度。今年招办从两方面着手打造我院的形象工程,一方面,对学院门口的招生咨询室进行了专门的布置,在值班室两面墙壁悬挂了大幅的《2010年学院招生简章》,并在咨询室门口放置学院介绍和教师介绍的大型宣传板,便于考生更全面更直观地了解学院整体概况。另一方面,规范招生宣传工作制度,精心制作工作胸牌,在招生宣传工作时佩戴使用,向考生及家长展示良好的工作风貌。
二是精心安排,全力做好招生咨询工作。招生咨询的效果直接关系到招生数量的多少与生源质量的高低。招生咨询工作从6月初全面展开,至9月初结束,持续三个多月。期间,我们更加注重咨询人员的对外形象,在着装、言行等方面都提出了严格要求。从始至终要求咨询人员将最饱满、热情、周到的工作状态展现在考生及家长面前。重点向考考生和家长准确介绍关于平行自愿的所有事宜。在接听咨询热线或与考生家长面谈交流中,工作人员能耐心细致地回答考生及家长的各类问题,积极宣传招生政策,准确提供往年录取数据,并及时统计各分数段考生信息,指导考生填报志愿。据不完全统计,今年考生及家长打电话咨询约为6000多个,来校考察约1500人次。圆满完成了数量较大的解答咨询任务。同时,招办积极解答电子邮箱里考生所提出的问题。
5、积极争取,扩大招生计划和招生规模
4月下旬,教育厅规划处初次给我院下达的招生计划仅1800个,还未达到上年计划水平。招办及时将情况上报学院领导,引起高度重视,经过积极争取,多方面努力,最终将招生计划增加至2030个,初步达到了预期目的。在得知今年陕西考生报考我院的人数数倍于我院在陕西的招生计划数后,在招生录取期间,马院长提出了更高要求,亲帅招办主任积极向省上申请追加计划,通过大量艰辛的工作,赢得了省上的大力支持,再次给我院追加招生计划700多名,此举从根本上扩大了我院2010年的招生规模,为学院的规模效益进一步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6、积极完成招生网站的改版创建工作
学院网站是考生及家长了解学院概况的便捷窗口,招生网站在学院网站占有重要地位,在考生及家长中的关注度非常高。在时间紧、任务重、人员少的前提下,招办工作人员克服一切困难,积极做好招生网站的建设工作。建设当中,工作人员虚心求教,力求每个环节做到精益求精,并如期完成招生网站的建设工作,为广大家长和考生全面了解我院提供了很好的平台。
7、认真做好招生录取、通知书打印与邮寄工作
从6月下旬开始,招办工作人员就积极与各省招办联系,进行网络调试与安全运行检查,以确保录取时畅通无阻。7月中、上旬,招办认真完成了各省艺术类的网上录取工作。7月下旬至8月中旬,各省、各专业的投档工作和录取工作在不间断进行,常常是在深夜投档,并要求及时下载录取、上传信息。期间,工作人员放弃休息时间,坚守工作岗位,严格遵守招生纪律,本着对考生、对家长、对社会负责的态度,及时向学院招生领导小组汇报各省和各专业的投档情况和各种特殊情况,并作认真记录,确保录取工作不出任何差错。网上录取工作结束后,工作人员集中进行了大量的考生信息核对工作,打印了2800余份录取通知书,逐一进行核对、装订、装箱、邮寄,确保无一例失误现象发生,并在最短时间内准确无误地将录取通知书发放到考生手中。
8、以高度负责的态度完成录取收尾工作和新生报到工作
录取工作结束之后,工作人员继续坚守在岗位第一线,热情答复考生、家长提出的关于考生是否被学院录取以及来校报到应注意事项的来电,接待大量的来访考生及家长,以身体力行的工作作风践行学院良好风纪,力争为今后的招生宣传工作奠定无形的品牌效应。在新生接待方面,除安排专人继续值守招生咨询专线,负责解答家长提出的关于行车、接站若干事宜。同时,协助教务处及各系进行特殊情况考生的身份查验与核对工作。例如考生录取通知书不慎毁损、遗失,以及考生信息不全等情况。最大程度上细化工作,确保新生的顺利入校,极大的提高了新生报到注册的效率。
9、及时整合、备份2010年招生信息
9月开学以来,招办及时整理今年的招生相关资料,除办公室内部拷贝备份之外,将相关信息资料送至有关部门留底存档。此外,为合理编排下一年度招生来源计划,招办对今年各省、各地考生的实际报到情况及考生所在中学、家庭相关信息予以统计。整理出各省报到率情况一览表、考生所在区域集中地区等资料,对下一年度的招生计划编制,必定有着非常重要的参考作用。
10、认真做好2011年招生的前期准备工作
一是提早部署2011年艺术类招生工作。我院在全国11个省(市)、自治区投放了艺术类招生计划。招办于12月初开始下一年度艺术类招生工作的筹划工作。与教务处沟通,根据学院发展情况及学科特色,确定了2011年艺术类招生专业及招生人数,并联系艺术系修订了最新版招生简章。二是及时关注2011年招生广告发布动态。根据往年招生情况总结经验,由陕西省招办下设的广告机构发行的《招生考试报》、《报考指南》等刊物为宣传学院的最有效途径。招办从11月份开始便积极联系报社,询问广告发布的最新动态,随时关注最新公告,力争在第一时间获取广告信息,为学院争取有利的广告发布位置和价位,更好的宣传我院,进一步提高学院在社会上的知名度和认可度。三是精心制作了学院新的录取通知书。因招办原来印制的新生录取通知书已经用完,加之原通知书上的电话号码变更,样式陈旧、内容单一,招办根据实际情况,重新设计了学院录取通知书,并就设计方案多次请示院领导,最终确定了通知书样式及内容,并根据学院招生规模的增长幅度预印制了8000份录取通知书。
(三)主要问题与思考
1、建议配备充足的招生工作人员
由于招办工作的业务性强、责任重大、事务繁琐及人员素质要求高等特点,现有一名工作人员难以满足实际招生工作的需要,建议学院按照招生规模的增长幅度和我院长期发展规划,为招办补充1-2名工作人员,以保证各项工作的正常运转。
2、建议适当延长到省内地市、中学宣传的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的生活补贴
由于宣传小组在省内各地、市、县区及和各中学进行招生宣传时间仓促,任务繁重,十分辛苦,宣传人员生活补贴不高,且直接进入校园宣传困难重重,在规定的时间无法到达相关地点和中学,致使宣传的覆盖面很小,宣传效果不佳。也由于上述原因,每年乐意下去宣传的人员很少,积极性不高,甚至没有人乐意去。鉴于以上实际情况及陕北生已有稳定的生源,建议学院明年适当延长基层宣传时间,提高工作人员生活补贴,以增强工作人员全力开展宣传工作的积极性、主动性,把重点放在关中和陕南地区,使招生宣传能覆盖以往这些地区的盲点,切实提高关中、陕南两个地区报考我院的生源数量。而陕北地区通过邮寄宣传材料方式即可,为学院节约经费。
3、要加强对招生宣传工作的研究,着力培训招生工作人员
鉴于招生宣传存在时间短、各年基础不一等矛盾,使得招生宣传效果与宣传投入难成正比例,如何解决这些矛盾,提高宣传人员的积极性,有待于进一步研究,制定行之有效措施。同时,由于每年抽调的宣传人员变化很大,新手占据比例高,对学院的情况不完全熟悉,加之他们在招生宣传工作的专业性、规范性方面都略显不足,因此他们的实际宣传效果也并不理想。今后招办将提早谋划,集中培训招生宣传工作人员,进一步规范宣传工作的各环节和各细节,努力提高宣传工作的实效性。
4、要加大外省考区的宣传力度,扩大外省招生计划的覆盖面
从我院近年来考生报考及报到情况来看,外省明显不如本省,所以要加大对外省的宣传投入力度。对我院从来没有招生计划的东北地区,可考虑投放一定的招生计划,这样可以打开生源受限的局面,扩大外省招生计划的覆盖面。其次,考虑到北方的考生如果报考我院,生活习惯和地区差异不大,学生适应更快,可以增加新生报到率。同时考虑到外省艺术类专业生源相对充足、实际报到情况好,可放足放大外省艺术类专业的招生计划。
5、以市场为导向,积极调整招生计划
坚持以就业促招生,对就业率较低的专业适当减少招生计划控制招生规模,及时调整专业和课程设置。今年,教育部公布了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产业相关本科新专业名单,涉及到的专业有140个。我院可参考兄弟院校及全国高校的专业设置,及时增加就业前景良好、未来发展空间广大的新兴专业,停招、缩招就业困难、就业面窄的专业。提前储备相关学科的教学人才,切切实实将招生与就业情况挂钩,让考生有学上、可就业。
二、就业工作
2010年就业中心坚持以提高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为核心,树立政治意识、市场意识、战略意识、服务意识和创新意识,努力拓宽毕业生就业渠道,扎实有效地开展毕业生就业指导工作,较好地完成了各项就业工作任务和就业目标。
1、基本情况
2010年我院共有毕业生1389人,其中文史类657人,理工类603人,外语类95人,艺术类37人。截止7月初,经过各系、各方面的共同努力,我院毕业生初次就业率在全国就业市场仍不容乐观的大背景下,超额完成了年初80%的工作目标,达到83.51%,同比增长了20%。
(二)主要工作与措施
1、明确目标、夯实责任,形成了齐抓共管的就业工作局面
一是学院从政治和全局的高度出发,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做好毕业生就业工作的重要意义,把毕业生就业工作列入学院整体发展规划,纳入重要议事日程,与学院党政工作同部署,并在学院发展的相对困难时期,全力支持就业各项工作任务的发展,并提供了必要财力保障。二是深入实施“一把手”工程,完善“领导主抓、职能部门统筹、院系为主、全员参与”的院内就业工作体系。建立健全院、系两级就业工作领导小组。成立了以院长为组长的学院就业工作领导小组,各系也成立了以系主任任组长的系毕业生就业工作领导小组,保证了各项就业工作任务的落实和管理。三是夯实就业工作责任制,学院与各系各部门签订目标责任书,明确目标,强化就业责任意识,为实现学院80%就业率目标提供必要的保证。四是积极贯彻省教育厅有关文件精神,建立就业工作预警机制,第一次将招生、培养和就业三个人才培养环节紧密地联系起来,实行优胜劣汰专业建设方案,为今后学院的科学发展、可持续的发展,提供了制度上的保证。五是进一步完善激励与考核机制,修订《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就业工作奖励暂行办法》(延大西院招[2009] 27号),突出业绩与贡献,从严考核,提高就业奖励的针对性,充分调动了就业人员的工作积极性。
2、突出重点,拓宽思路,全面提高就业服务水平
一是开办就业指导系列讲座。邀请高科集团紫薇物业人力资源经理等3名专家来校开展了就业政策、职业生涯规划、择业技巧、自主创业等30课时9个课程模块的专题指导,帮助毕业生深入地了解了当前就业形势,明确就业方向,掌握实用的求职技巧,增强求职就业的信心。二是举办公务员考前培训系列讲座。按照我院部分学生报考公务员的实际需要,为所有同学免费提供包括报考政策、形势预测、行政能力测试和申论四大模块7个讲座14个学时的专项指导,为学生备战国考、省考提供的必要的帮助。三是开展就业访谈和问卷调查。为了解在校大学生的就业观念和行为的真实状况,全面掌握影响我院学生就业的关键因素,为学院学生培养、专业设置、教育教学改革提供参考依据,提高就业指导的针对性和有效性,我们采用访谈的方式,选取了我院各年级共50名同学作为访谈对象,并在访谈结果的基础上,编制了“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就业调查问卷”。发给大三、大四学生700份,回收有效问卷617份,回收率为88.14%,通过对问卷的整体分析,提出了应对措施,形成调研报告,为下学年专业设置提供必要的参考。四是较好的完成了学院就业网站的改版建设工作。就业中心按照学校统一要求,集中精力进行了就业信息网站的改版建设工作,力求在版面设计、功能使用、资料收集等多方面做好文章,以全面提升就业网站为广大学生服务的功能。就业网站建设顺利的通过了学院验收,并被评为优秀网站。五是深入分析我院毕业生择业中地域倾向和行业选择的具体特点,结合学院办学特色和专业特长,制定详尽的就业市场开拓目标,将西安周边地区、陕北地区作为我院第一阶段重点就业市场,陕南、西部其他省市作为第二阶段重点开发对象,东部沿海和发达城市作为第三阶段的重点开发对象。六是在划定就业市场开拓阶段基础上,有针对性地在特定就业市场范围内选择部分单位作为重点外联对象,积极收集相关供求信息,为毕业生提供便利、高效的信息服务,创造更多就业、择业的机会。七是有计划地开展各类招聘活动。就业中心从2009年10月份开始,每周二、四定期举办二场小型专场招聘会,共邀请和向各系推荐用人单位约100多家,签约94人,占全年就业率8.21%。于12月举办了2010届毕业生冬季大型校园招聘会,邀请了70多家来自陕西、北京、广州等10 多个省市的企业单位参加,我院约2000名毕业生和大三学生参加了招聘会,近200名毕业生达成初步的签约意向。于2010年3月举办了春季中型校园招聘会,邀请到陕西三秦质量管理技术咨询有限公司中国管理软件学院等10多家用人单位来校招聘人才,有土木工程、园林、工程管理、汉语言文学、计算机科学与技术、艺术设计、市场营销等7个专业的近60个毕业生达成签约意向的。八是认真筹备毕业生就业基地的建设。目前已与陕北、西安等地多家单位初步达成合作意向。同时,加强与兄弟院校的联系,形成毕业生就业基地网络体系,实现就业市场资源的交流与共享。
3、积极引导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
一是做好高校毕业生面向基层就业各类计划和项目的宣传和引导工作。通过举行院、系、班三级就业会议形式,由上而下层层传递就业各类计划和项目的有关政策信息,引导毕业生调整就业预期和就业观念,主动投身服务祖国西部的活动中。二是积极为到基层就业的毕业生落实好助学贷款代偿、考研加分和优先录取以及其他优惠政策。配合有关部门研究和解决他们在服务期内的培养、管理和期满后的发展问题,完善高校毕业生基层成长成才、持续发展的政策体系。三是配合省教育厅认真实施高校就业见习计划。按照公平、公开原则,在全校范围内选拔20多名毕业生,由各系提供相应见习岗位,就业中心负责管理、考评,并免费为他们安排住宿,为学生积累工作经验,提高他们的就业能力。
4、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卓有成效
学院和各系分别成立了毕业生入伍预征工作领导小组,组织各系就业工作人员深入领会、学习上级专题会议和文件精神,及时印发《2010年普通高等学校应届毕业生入伍预征公告》等5个宣传材料和文件,将国家入伍预征政策传达到每一位毕业生,不留盲点。我院最终有67名毕业生在网上报了名,超额完成完成省厅下达的30人的任务。
5、首次实施“六个一”就业工作模式,构建和谐校园
就业中心积极探索就业指导方法与服务工作的新形式。首次在应届毕业生中实施“六个一”就业工作模式,即:致毕业生家长一封信、给就业困难学生一张就业关爱卡、与学生进行一次深入的谈话、指导学生写一份内容丰富的自荐材料、帮助学生准备一堂优质课(师范类毕业生)、举行一次模拟招聘活动,全面提高学生的就业能力,为就业困难学生提供 “一对一”的帮扶,帮助学生做好充足的就业准备,保证校园和谐稳定。
6、顺利完成了毕业生的派遣任务
就业中心提早动手,认真准备,仔细核对毕业生就业信息,高质量做好就业方案及相关就业材料的装订工作,并多次与省厅有关部门商谈,使我院的派遣时间提前了7天时间,保证了学院全部毕业生按时平安离校。
(三)主要问题与思考
1、毕业生择业观念有待进一步转变。因我院多数毕业生是陕西北生源,传统观念较重,多数学生等毕业后回生源地等分配或依靠家里社会关系联系正式国企单位,因此很多学生在毕业时根本不找工作,对学院举办的各类招聘会也漠不关心,给就业率的统计造成了很大困难。建议各系要在今后毕业生的择业观上多下功夫,采取切实措施,加强教育和引导,使学生的择业观适应市场需求。
2、大学生职业生涯规划课程安排尚在论证与起步阶段,未达到上级要求和更好服务学生的目的。建议学院要采取切实措施,有关部门密切配合,在年末确定可行实施方案,力争下学期在全院各年级开设好职业生涯规划课,为学生提供优质的职业生涯规划服务。
3、部分专业设置与社会实际需求错位。如建工类专业需求远高于其它专业,致使各系就业情况相差较大,中文类和计算机类专业等就业困难很大。建议学院要加快市场调研,加强专业建设调整力度,重点支持市场发展前景广阔、生命力强、就业好的专业。
4、个别系领导和毕业班辅导员对本系和本班就业工作重视不够。具体表现为思想认识不深刻,宣传贯彻上级、学院关于就业工作的精神和政策不到位,开展各项就业工作不积极,致使本系或本班参与就业工作的人甚少,更未形成全系教师共同关心毕业生就业的良好局面。建议相关单位今后要高度重视就业工作,加强管理,认真落实就业人员的工作责任,务必做到深刻反思,提高认识,统一思想,积极行动起来,切实把今后本系本班的就业工作放在战略高度,努力开展就业工作新局面。
5、学院的教学计划和毕业生就业时间相矛盾。随着毕业生人数的日益增长,绝大多数用人单位为了提前选到优秀的毕业生把招聘时间提前到8-9月份,即从大四第一学期初已全面展开。我院现行的教学计划中,特别是一些理论课、选修课在大四上、下两个学期都有安排,加之有的专业还要进行学位课考试、毕业论文答辩等,毕业生因此错过了许多就业机会和资质好的用人单位。期间,即使有少数学生与用人单位签了协议,则要求他们必须立即去用人单位实习6个月或更长时间,但我院学生不能去,这些用人单位绝不因为个别学生而改变其原定的培训计划,致使学生不得不毁约。建议有选择性的调整我院现有的教学模式,可在理工类专业、经管类专业做试点,试行“三加一”教学模式,即前三年集中完成全部理论课教学、选修课教学任务,第四学年全部安排学生进行社会实践和签订工作,以便与市场接轨,切实提高我院实际就业率和就业质量。
二〇一〇年十二月